《变形金刚》、《钢铁侠》两部系列大片赚足了票房,炫酷的特效,浓重的金属气息的确很带感。《终结者2》中由液态金属构成的大反派机器人T1000拥有金刚不坏之身,摧枯拉朽的战斗力让观众看的十分酸爽。
金属这个人体不具备的属性,引起了人们的好奇、探索,甚至是运用,比如,我们手头最常用的装备——手机。乔布斯从苹果第一代产品就注入了金属色彩,直到iPhone4诞生后,“金属”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新的风向标。
曾有业界大佬说过“目前很多手机在功能和工艺上还做得不够好,比如千元手机基本谈不上什么工艺。” 当时很多手机厂商公开赞同这个说法,但回过身去还在继续生产着低成本的手机。但是随着苹果、三星这些高端手机求精的工艺,也让国内消费者对手机外观、手感等细节更加苛刻,国内手机厂商也很快嗅到了新的用户痛点,纷纷开始采用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机身材质。魅族、小米很早就采用过奥氏体304不锈钢金属边框,到现在金属甚至成为百元机标配。网上曝出,前段时间华为挡子弹手机就是采用了航空级铝材。
机身材质从塑料到融入金属,后逐步升级金属材质,目的是追求优越手感,质感和强度,当然厚度更薄、边框更窄也只有金属机身是首选。
和它的优越性一样明显的也是缺点,如同古希腊神话“阿喀琉斯之踵”,即便有金钟罩护体,但是留下了脚底的死穴。
死亡之握
金属机身最大的缺点当属信号问题,由于射频信号无法穿透金属,常用的方法是在有天线的地方将金属边框进行切断,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手机在背板上有两条上下格局的白线,这处埋伏着天线。不能说一劳永逸,信号问题依然存在。诸如,iPhone 4是单边切断,但是当手握到切断处时,会导致天线性能急剧下降,这也是“死亡之握”的主要原因。
复杂的工艺抬升成本
曾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,雷军重点讲解了一块钢板的加工工艺。小米4的金属边框,采用奥氏体304不锈钢,40道制程193道工序,经过锻压成型的工艺、8次CNC数控机床加工打磨而成。可见,一款优秀的金属边框设计,需要极其复杂的加工工艺。相比一次成型的塑料边框,金属边框设计不仅会提高手机的加工成本,也会降低良品率和生产效率,最终影响该机的产能。最关键的是,羊毛出在羊身上,成本还是消费者买单。
材质与创新的掣肘
iPhone 5和5s为了降低手机厚度和重量,使用铝合金的材质,结果啪啪大脸!出现一大堆弯的不成样子的iPhone5和5s;其次是掉漆问题,iphone5黑色边框开箱后,你拿起来对着它吹口气他都是掉漆的。(夸张说法,其实是开箱前就已经掉漆了)
当年在某论坛大家讨论iPhone5让铝合金上位替代不锈钢的原因,一致认为后者的质量太好了,为了缩短消费者换机周期才用铝合金材质取而代之。但是笔者更相信官方的说法,毕竟苹果骨子里带着极客精神,对物理性的改造主观意识很强烈。不管是哪一种说法,都脱离不了金属材质的可选空间比较局限的事实,以及选错材质将面临有筋骨之伤的后果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材质也桎梏了创新的进程。
手机使用金属材质就是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不仅能体现美感,提升手机质感,还能在一片红海中差异化竞争,牟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倘若处理不好,那就又要给PR团队找活干了,当然避免不了一定经济损失甚至葬送品牌生命。那么,作为消费者,小编觉得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的旗舰机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