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经记者刘春山每经编辑梁枭
移动互联网时代,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,谷歌安卓以及苹果iOS早已占据了先机,很少有新入局者能够撼动两者的霸主地位。诺基亚塞班系统、微软WP的消亡证明,手机操作系统成功的决定因素并非是技术层面,而在于商业模式。
入口、平台的诱惑是巨大的,中国超十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也为BAT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打造“手机操作系统”提供了基础。越过安卓、iOS,微信、百度App、支付宝等App一直在进行自我功能的扩张。
这些App将自身定位成平台,允许众多第三方开发者二次开发,进驻应用,这与安卓、iOS当初的模式如出一辙。承载着越来越多功能的“超级App”,正成长为平台型应用,它们依靠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壮大,如今又开始抢食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和直接用户。
这其中尤以微信为代表。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,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.12亿,是近乎“全民皆用”的超级App。在微信九宫格中,用户可以找到出行、购物、吃喝玩乐、酒店、租房等一系列应用,而微信本身就具有社交、资讯、支付等功能。事实上,无需多安装其他手机App,用户仅凭一个微信,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需求。
小程序的推出,表现出微信对于超级App系统生态的极度渴望。这让微信好似一个操作系统,凌驾于手机操作系统之上。
小程序的出现也让众多长尾应用的开发者放弃“笨重”的App,转向成本更低、使用更便捷的小程序。原本直接以手机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开发者,开始汇聚到微信上。这样一来,用户看似还是在手机操作系统使用手机,但用户更多的时间却留给了微信。而用户量与用户停留时间是一切互联网应用营利的基础。
在微信小程序试水后,百度、支付宝、今日头条等众多超级App也开始加入小程序阵营。数据显示,苹果在中国有250万注册开发者,而微信小程序上线两年,开发者规模已超过150万。百度方面数据也显示,从去年7月上线至今不到一年时间,百度小程序月活已经超过2亿。
“手机App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,相互之间连接非常困难,很多内容被封锁在App内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用户体验逐步走向分裂、割裂。”百度高级副总裁沈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,这样描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痛点。
实际上,作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支撑者,硬件供应端的手机厂商们,也在试图改变这一割裂状态。早期的快应用就是对此进行的一种尝试,现在的AI融合也是更高阶的版本。手机厂商们想要解决手机操作系统与App之间割裂的问题,使用户能够直达应用,获得流畅的使用体验。
可以看到,平台型超级App的出现,正在悄悄改变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,这让非平台型App、细分App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与此同时,操作系统提供商也面临挑战:App数量减少,开发者逐渐流失,向越来越大的超级巨头汇聚。
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未来“互联网操作系统”的苗头。以往BAT们将自身定位于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入口,如今则更多地表现为提供“能力接口”。
在物联网等场景中,BAT们倾向于输出自己的某项能力,如语音交互、金融支付、人脸识别等,而这些能力的落地场景则可以是公交刷卡、人机交互、智慧购物、安防等。跳过操作系统,离开PC、手机终端,从超级App到超级API(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),BAT们都希望在未来融入多元生活场景,并开始谋求打造下一次智能时代的全场景“操作系统”。